第191章 有朋自远方来(第2/16页)
浑身解数,想要混入宁府,比如跟崔嵬一样,先成为纳兰夜行的不记名弟子,或是试图去宁府打杂帮工,当个看门护院的。但是每一次在街上遇到宁姚,刘铁夫都涨红了脸,低头弯腰,远远跑开,一气呵成,说自己远观宁姚一两眼就心满意足,要是离宁姚近了,就会脸色发白,手心冒汗,容易让宁姚厌烦自己。
所以刘铁夫大声告诉严律,等那边尘埃落定,咱俩再比试。至于严律听不听得懂自己的方言,刘铁夫懒得管,反正他已经蹲在地上,远远看着那位宁姑娘,几次挥手,大概是想要让宁姑娘身边那个青衫白玉簪的年轻人挪开些,不要妨碍他仰慕宁姑娘。
对于那个外乡人陈平安,刘铁夫还是比较佩服的,可哪怕此人先后打赢了齐狩和庞元济,刘铁夫觉得他依旧配不上宁姑娘,但既然宁姑娘自己喜欢,自己也就忍了。不忍也没办法啊,打又打不过,只能找机会去了趟酒铺,喝了酒,刻了自己名字,偷偷在无事牌后面写下一句“宁姑娘,你有了喜欢的人,我很伤心”。结果第二次刘铁夫去喝酒,就看到那个陈平安站在铺子门口,笑着朝他招手,说“咱们聊聊”。刘铁夫二话不说,撒腿狂奔,之后又托人打听,自己那块无事牌有没有被丢掉。得知没有,就觉得那个陈平安还不错。
宁姑娘喜欢的人,若是小肚鸡肠,太不像话。
一个个从城头赶来的剑仙,纷纷落在大街两侧的府邸墙头之上。不但如此,在剑气长城与城池之间的空中,分明还有剑仙不断御剑而来。
林君璧神色自若,向宁姚抱拳道:“年少无知,多有得罪。林君璧认输。”
边境松了口气,不出剑是对的,出了剑,边境就要担心林君璧这个绍元王朝的未来剑道顶梁柱,会剑心崩溃在异国他乡,到时候国师大人可不会轻饶了他边境。与林君璧的思虑周密不同,边境不会去想太多,只会拣选一两条脉络去考虑。他知道剑气长城有个说法,宁姚是一种剑修,其余剑修是另外一种。再者,宁姚多次出城厮杀,并且年纪轻轻就独自游历过浩然天下,她绝对不是那种资质极好的井底之蛙,故而宁姚如此说,便意味着她稳操胜券。宁姚之言语,即出剑。
边境根本不用去深究宁姚到底飞剑为何,杀力大小,她身负什么神通,境界如何。没有必要。
宁姚说道:“那你来剑气长城练剑,意义何在?”
林君璧微笑道:“不劳宁姐姐费心,君璧自有大道可走。”
宁姚皱眉道:“把话收回去。”
林君璧无奈道:“难道外乡人在剑气长城,到了需要如此谨言慎行的地步?君璧以后出剑,岂不是要战战兢兢?”
宁姚转头望向陈平安。
陈平安笑道:“别管我的看法,宁姚就是宁姚。”
边境走出一步。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林君璧进退维谷,他终究是个少年郎,所谓的沉稳,更多是在国师大人身边耳濡目染多年,暂时还是模仿更多,并未学到精髓。何况观战剑仙如云,带给林君璧的压力太大。严律、朱枚等人看不出端倪,边境却很清楚,林君璧几乎到了隐忍的极限,思虑多者,一旦出手,会格外不管不顾。离开绍元王朝前,国师大人专门跟边境提及此事,希望身为他的半个弟子的边境,能够在关键时刻拦上一拦,为的就是以不伤及大道根本的“输棋”为代价,换来林君璧在人生道路上的赢棋。
因为在国师眼中,这个得意弟子林君璧,来剑气长城,不为练剑,首重修心。不然林君璧这种不世出的先天剑坯,无论在哪里修行剑道,在离尘的山巅,在市井泥泞,在庙堂江湖,相差都不大。问题恰恰在于林君璧太自负而不自知。林君璧将来的剑术造诣很高,这是必然,根本无须着急,但是君璧心性却须往“中庸”二字靠拢,切忌去往另外一个极端,不然道心蒙尘,剑心碎裂,便是天大灾殃。
边境其实都有些嫉妒林君璧这小子了,值得国师如此小心翼翼引领修道之路。
此时陈平安面带笑意,几乎同时,与边境一起向前走出一步,笑望向这个擅长装蒜功夫的同道中人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》》
所以刘铁夫大声告诉严律,等那边尘埃落定,咱俩再比试。至于严律听不听得懂自己的方言,刘铁夫懒得管,反正他已经蹲在地上,远远看着那位宁姑娘,几次挥手,大概是想要让宁姑娘身边那个青衫白玉簪的年轻人挪开些,不要妨碍他仰慕宁姑娘。
对于那个外乡人陈平安,刘铁夫还是比较佩服的,可哪怕此人先后打赢了齐狩和庞元济,刘铁夫觉得他依旧配不上宁姑娘,但既然宁姑娘自己喜欢,自己也就忍了。不忍也没办法啊,打又打不过,只能找机会去了趟酒铺,喝了酒,刻了自己名字,偷偷在无事牌后面写下一句“宁姑娘,你有了喜欢的人,我很伤心”。结果第二次刘铁夫去喝酒,就看到那个陈平安站在铺子门口,笑着朝他招手,说“咱们聊聊”。刘铁夫二话不说,撒腿狂奔,之后又托人打听,自己那块无事牌有没有被丢掉。得知没有,就觉得那个陈平安还不错。
宁姑娘喜欢的人,若是小肚鸡肠,太不像话。
一个个从城头赶来的剑仙,纷纷落在大街两侧的府邸墙头之上。不但如此,在剑气长城与城池之间的空中,分明还有剑仙不断御剑而来。
林君璧神色自若,向宁姚抱拳道:“年少无知,多有得罪。林君璧认输。”
边境松了口气,不出剑是对的,出了剑,边境就要担心林君璧这个绍元王朝的未来剑道顶梁柱,会剑心崩溃在异国他乡,到时候国师大人可不会轻饶了他边境。与林君璧的思虑周密不同,边境不会去想太多,只会拣选一两条脉络去考虑。他知道剑气长城有个说法,宁姚是一种剑修,其余剑修是另外一种。再者,宁姚多次出城厮杀,并且年纪轻轻就独自游历过浩然天下,她绝对不是那种资质极好的井底之蛙,故而宁姚如此说,便意味着她稳操胜券。宁姚之言语,即出剑。
边境根本不用去深究宁姚到底飞剑为何,杀力大小,她身负什么神通,境界如何。没有必要。
宁姚说道:“那你来剑气长城练剑,意义何在?”
林君璧微笑道:“不劳宁姐姐费心,君璧自有大道可走。”
宁姚皱眉道:“把话收回去。”
林君璧无奈道:“难道外乡人在剑气长城,到了需要如此谨言慎行的地步?君璧以后出剑,岂不是要战战兢兢?”
宁姚转头望向陈平安。
陈平安笑道:“别管我的看法,宁姚就是宁姚。”
边境走出一步。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林君璧进退维谷,他终究是个少年郎,所谓的沉稳,更多是在国师大人身边耳濡目染多年,暂时还是模仿更多,并未学到精髓。何况观战剑仙如云,带给林君璧的压力太大。严律、朱枚等人看不出端倪,边境却很清楚,林君璧几乎到了隐忍的极限,思虑多者,一旦出手,会格外不管不顾。离开绍元王朝前,国师大人专门跟边境提及此事,希望身为他的半个弟子的边境,能够在关键时刻拦上一拦,为的就是以不伤及大道根本的“输棋”为代价,换来林君璧在人生道路上的赢棋。
因为在国师眼中,这个得意弟子林君璧,来剑气长城,不为练剑,首重修心。不然林君璧这种不世出的先天剑坯,无论在哪里修行剑道,在离尘的山巅,在市井泥泞,在庙堂江湖,相差都不大。问题恰恰在于林君璧太自负而不自知。林君璧将来的剑术造诣很高,这是必然,根本无须着急,但是君璧心性却须往“中庸”二字靠拢,切忌去往另外一个极端,不然道心蒙尘,剑心碎裂,便是天大灾殃。
边境其实都有些嫉妒林君璧这小子了,值得国师如此小心翼翼引领修道之路。
此时陈平安面带笑意,几乎同时,与边境一起向前走出一步,笑望向这个擅长装蒜功夫的同道中人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