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2章 紧张的“王琴”(第2/4页)

世纪80年代末一直是国内图书印刷、出版、发行行业的翘楚。

    但后续嘛,和很多国企当时的状况一样,体制僵化、设备落后、人才流失。最后再在市场经济冲击下“603”,一路衰败,跌入谷底。

    说起来,也就是前年吧。

    六零三厂改制为文化创意产业园,去年完成基础设施更新并启动招商,据说有50多家公司入驻。

    这才也让来选景的剧组看上了这里,选择作为拍摄的主要根据地:衰败的很早,大概90年代前后就衰落了,所以很多还保留着比较早期的模样。

    正好适合来拍摄。

    “你看看,这里的好些房子,其实都不用改外观就能用。”

    园内,拍摄已经进入正轨,贾玲一如既往地汇报进度,顺便感叹:“倒是那边的道具布置过的景,老是出现些新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问题?”

    道具也是韩升那边的人,他自然要关心。

    “别的还好,人也挺尽心的,随叫随到,素质也很不错...”

    贾玲呢,也是很懂人情世故,知道说问题之前得先夸一夸,然后再提出正题:“就是在准备各种场景的时候,有好几次都出现不应该现在出现的东西,或者出现在的地方不合时宜。”

    韩升立马点头。

    确实,这还真不是个小问题。

    毕竟他是拍古装电视剧出身的,深知这种不合时宜的东西出现在片场,导演会有多无语,甚至当场发火的都有。

    比如他们当年拍《仙剑》的时候,问题最多。

    什么屋子里拍戏,结果墙角有一个插座。

    什么外景拍戏,拍着拍着发现不远处,居然有个矿泉水瓶子在那边。

    这些都还算人为,可以改变的那种,最蛋疼的是什么拍远景,结果那边有个电视塔——那就只能靠后期给p掉了。

    这种初级的穿帮细节,韩升自然知道,如果道具出这种问题还挺蛋疼的。

    贾玲见他点头,也就继续道:“比如说钢笔。”

    “钢笔?那时候应该有了吧。”

    韩升顺着话头,配合着思考道:“难道是牌子不对么,那时候流行的牌子不是片场摆的那个?或者片场的牌子,在那时候还没出现?”

    “不是不是,是太多了。”

    贾玲摆摆手:“那时候钢笔,多精贵啊,正常的家里可不是随便就有的。”

    “结果桌面上的笔筒里,随便就好几支钢笔就那么放着,有点不太符合常理了。”

    确实,听说当年钢笔还是走亲访友,送人礼物的时候挺高级的一个东西。韩升小时候,还知道一个牌子叫英雄牌的,比正常钢笔略贵。

    但也就是略贵,没有很特别,包括后来更是用签字笔替代了钢笔。

    不过当年嘛,没有签字笔那个东西。

    钢笔确实应该挺难得。

    韩升点点,笑道:“确实是个问题,我们道具还是太年轻了,80后,比你还小两岁,估计对这些了解没那么深刻,功课做得不足。

    这样吧,我再去借个老道具给你,让他给你把把关。”

    “额,不用那么麻烦吧?”

    贾玲吓了一跳:“其实人家也做得不差,就是注意点细节...”

    她本来也就是那么一说,希望韩升能够敲打敲打对方,毕竟人家干活的多数时候还是很让贾玲觉着满意的。

    可别因为自己这件事情,害的对方遭了秧。

    “这,也行吧。”

    韩升想了想,折中:“那你们不确定的东西和重要场景,再让他们把把关,别的正常来。”

    “诶,没问题。”贾玲这才开心起来。

    絮絮叨叨,开始从各方面开始给韩升讲解。

    这次因为《少年的你》和《沐浴之王》的事情,韩升离开的时间比较久,平时也比较忙。贾玲不仅是有各种东西告诉他,也有各种问题。

    韩升边听边

    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