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1章 第二(第3/4页)

,是相当不可取的!”

    哦豁,尔冬升头更大了。

    他本来以为两方吵起来,互不相让会是比较难调节的。但实际上真的发生的时候,尔冬升发现还是吵起来,比一方面的否定要好得多:

    毕竟,他也是比较喜欢韩升在里面的表演。

    而且韩升拍这部戏的时候,也就24岁啊!

    这个岁数,又不是科班出身的情况下,才拍电影三四年,选择同类型的角色不是很正常的操作么。尔冬升是很讨厌现在不少年轻演员,最基本的表演都没有琢磨好,就要去挑战更复杂的角色。

    都还没学会走呢,就想要跑了。

    好高骛远要不得。

    就跟现场的很多人一样,能让香港电影不再停止下滑就已经不错了,很多人还要喊着要恢复当年的荣光,这都哪跟哪啊?

    再说关于角色设定,也不全是他自己就能做主吧?真要有合适的角色,相信谁都会拍马上去;真要跳出舒适圈…

    “演的类似,跳出舒适圈?那你可真不是演员,不知道这件事情不是我们说了算吧。导演看了你上一部的戏,就会很自然的下一部有类似的角色,就会找上门来,而不是突然莫名其妙就有不搭边的角色找来,那种几率是很小的。”

    然后尔冬升脑子转到一半,就终于有不同的声音响起来:“而且事情可能正好和你说的相反,也是只有你上一部戏演这个角色演的不错,之后才会有类似的角色找上门来。

    而不是演一种角色,演绎不好,下次就跳出去又寻找另外的角色。与其这样举棋不定,我更觉得能早早就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,会是好事。”

    讨论的时候就是这样,有一个人开口。

    那么持相同观点的,就会接二连三。

    “我同意,刚才说的都有些偏题了。我们肯定是要看演员之前的经历,但是只看之前的东西完全就是舍本逐末,重点不该放在这次的表演上么?”

    第二个支持的人也发声了:“从这次的表演来看,我是绝对不赞成刚才没有突破的这个说法。事实上我觉得是相当突破,因为韩升无论是生活中,还是角色里都是多数时候光鲜的,这次能主动关注到这样边缘的角色是很惊喜的,表演上更是。”

    “至于什么为了冲奖而来的可能性,我不做评价,但我觉得即使是真的,那岂不是更好?各位,我们拍摄这些人群,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开心吧,也是为了用电影给他们发声不是么,有这样关注度很高的演员能主动参与,我们要鼓励这种行为。”

    第一波反击来的迅猛有力。

    以至于第三个人站起来的时候,只能把自己之前准备的反击风暴给咽下去,而是另起一盘道:“既然说到这了,我觉得大家应该暂时不要看场外的信息,回到表演本身。

    看他的表演方式,看他的表演高光,看他的年龄外形等等个人条件。而我认为,韩升在这些里面都是有着相当大的亮点的。

    首先我做了调查,他是半路出家,选择的是方法派的路子,毫无疑问他现在越来越纯熟。所以到了和周东雨对戏的时候,他本来是被对方的情绪牵动着走的角色,但我们看到了他是有反馈的,并不是单纯被牵制。看起来没有那么多的爆发力,可这种东西被动是要比主动很难的。

    至于年龄外形之类,我想,大家也不是第一天在报纸上看见他。他之前什么形象,这部戏里什么形象,诸位应该心里也有判断吧…”

    现代社会的好处之一,就是消息传播迅速。

    古代什么快马加鞭,什么飞鸽传书,什么别的方式,从那么南边到那么北边,怎么也得按日甚至周、月来计算时间。

    但现代社会,出了投票会场。

    消息就可以瞬间就传遍了大江南北:

    所以金象第一轮,评委们因为韩升吵起来了这件事情,迅速登上各种时事新闻网站。

    “没有什么好说的,我们的角度不一致,我认为我们对待电影的态度出现了重大的方向问题。”


    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