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节阅读_131(第3/4页)

官俸禄微薄,但也愿意拿出五十金,出一份力。”占少府站出来大声说。

    他这话明着是支持太子昭,潜台词却是在说太子殿下,您的本事真大,竟然能让贵族大臣们出钱,往常无论是打仗还是天灾,这些人可都把钱袋子捂的紧紧的,连大王都不能掏出一分一厘来。

    还敢说您没有结党专政,谁信啊

    不少大臣低下头,不敢去看南晋王的表情,他们多多少少都出了点钱,不过却不是太子殿下说动的,而是他们家的后辈们游说的。

    太子昭平静地说“这还多亏了太子妃,他认识的青年才俊多,他们个个忠君爱国,愿意为南晋出钱出力,已经有十几位公子表示愿意外放地方,去开办私塾,免费教育平民子弟。”

    此话一出,南晋王是惊讶了一番,“果真如此”

    谁都知道,这些贵族子弟从小锦衣玉食,最是不愿意去贫苦之地,更别说去免费办学了。

    这简直超出了大家对贵族子弟的认识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各家各户捐点钱就不算什么了。

    南晋王胸中自有抱负,这治国三十二策他当然也能看出很好,可是碍于没钱没人,想要完成难于登天。

    没想到,太子竟然连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,那显然这三十二条政策就不是空口说白话了。

    “儿臣想请父王下一道旨意,招募民间的饱学之士,任命他们到各郡各城各县开班办学,这些人只需要许以最低微的官职,最微薄的俸禄,一定能让他们尽心尽力地教育下一代。”

    民间其实并不缺有才学的人,这些人大部分终生怀才不遇,想一展身手的学子多数只会遗憾终老,只要能赐他们一个芝麻绿豆的小官,他们一定非常乐意为朝廷效劳。

    “殿下此举不妥啊,咱们南晋向来没有给平民百姓封官的,何况还是如此大批量的官员,长久下去,官员泛滥,怕是乱了朝纲。”

    并非所有人都乐意看到这些政策实施,这其中必然会侵犯到部分人的利益。

    “只是一个没有品级只得俸禄的小官而已,手中也没有实权,如何会乱了朝纲”太子昭敢把这三十二条政策提出来,就有把握让大家通过。

    这已经是他将唐越的手稿整理删除后得出的结果了,按照唐越最初的建议,朝廷应该给百姓丈量田地,按人口分田分山,降低税赋,并许以平民百姓参与官员竞选的权利。

    说白了,唐越始终认为,朝廷的官员只从贵族子弟中推荐太不靠谱了,这部分人并不是全部都有真才实学,而且也大都不知民间疾苦,不容易为百姓办实事。

    太子昭虽然赞同他的观点,但也知道这条建议不可能获取通过,就连七大国公都不可能同意这样的事情。

    贵族之所以为贵族,就是因为他们享有高高在上的权利,地位比平民高,如果打破了这层阶级,平民也能做官,那贵族还是贵族吗

    关于这三十二条政策的争论足足持续了一个月,每一条都有人赞同有人反对,有人提出实施过程中的难点。

    一个月后,已经有二十条政策通过,并且逐步开始执行,一张张皇榜贴出去以后,百姓们也沸腾了。

    皇榜上说,未来三年内,农户种植粮食的粮种由朝廷统一贩售,他们只需要按照价格购买即可,每逢春耕秋收时节,政府会免费租借工具,这些工具由里长统一管理分配。

    皇榜上说,未来三年内的税粮扣减一成,而每亩产量超过一定标准的农户,朝廷会以双倍价格购其粮食作为粮种,若是民间有农户能改善粮种,朝廷将许以一定的奖励。

    皇榜上说,从明年起,各郡县将开设公学,但凡十岁以下五岁以上的孩童皆可报名入学,每年只需缴纳五十斤粮食作为学费。

    皇榜上说,朝廷将从民间征选教学先生,各群郡县本地户籍优先,只需要通过朝廷安排的统一测试,就可以在各公学任职。

    教学先生享受国家发放俸禄,与亭长同品级,每年参与考核,连续三年评优者可酌情升任地方官职,连续三

    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