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节阅读_6(第2/3页)

 赵慎羽自恃清高,对族学里的学生不假辞色,加上赵暖肚子里也少了点墨水,在同窗里自然不得人缘,苦闷已久的他碰上赵肃,简直如同久旱逢甘霖,大有说上三天三夜也不累的趋势。

    自那以后,他几乎天天都来找赵肃,风雨无阻,从不落下,以致于有一回被元殊瞧见,对他冷嘲热讽“圣人云,以德报怨,何以报德你倒好,效仿东郭先生,以身伺狼,被当众奚落欺负,一转眼就跟人家儿子好上了”

    赵肃戏谑“这不能一概而论,他胸无城府,大大咧咧,是个值得交的朋友,不像小师兄这么狡诈。”

    果不其然,元殊沉下脸色,气冲冲转身就走,那模样活似被踩了尾巴炸毛的猫儿。

    与他比起来,慢吞吞走在后面,脸上带着浓浓笑意的赵肃,倒更像个师兄。

    戴公望把这一幕看在眼里,忍不住也跟着笑。

    元殊这孩子聪颖过人,因而学得少年老成,见了谁都一副波澜不惊的模样,自打赵肃来后,倒是一天比一天有烟火气了。

    日子像流水,就这么慢慢地淌过去。

    赵肃每天读书采药两不落下,晚上回到家,往往还要就着微弱的烛火再练会儿字,他的本来就低,就算多了几百年的见识,论起写八股文和策论的那些基本功,也不是古人的对手,所以不得不付出比别人多好几倍的努力。

    元殊见他如此用功,更是加倍努力,不肯被师弟赶上,虽然表面上依旧时时对赵肃嗤之以鼻,可实际上,赵肃性子沉稳,两人之间很难起争执。在元殊的内心深处,也早就把他当成自己唯一的同窗和朋友,只是骄傲如他不会说出口,即便时常“不经意”路过赵家,被陈氏留下吃了许多顿饭。

    赵暖依旧很苦恼,他本来就不是读书的料,可迫于家里的压力,不得不每天抱着书本神游太虚,为此被罚跪过祠堂,被伺候过藤条,也没什么起色。他曾偷偷跟赵肃说他想去经商,但这种惊世骇俗的念头也只能想想罢了,说出来只怕会被赵慎羽活活打死,几代书香的赵家容不得想要从商的子弟。

    在拜师两年之后,戴公望让他们去参加县试和府试,两人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,最难得的是赵肃,那个在众人眼里,两年前还目不识丁的少年,居然拿下了府试第三的名次,这在长乐县掀起一阵不小的反响,昔日倍受冷眼的赵家母子,一夜之间成为瞩目的焦点,母凭子贵,家境好转,陈氏不需要再靠针线活度日,出门也再没有人会对她冷嘲热讽。

    在族长赵慎海的强硬要求下,吴氏那边不情不愿地派人来请母子俩回府,被赵肃回拒了,即便赵慎海亲自出面也不松口。

    戴公望闻知此事,只劝他莫要闹得太僵,家族的人再不厚道,毕竟也是一个归宿,百年之后落叶归根,还是要回到这里,再说将来他若是出门做官,母亲身在老家,还要依仗家族的人照拂。

    赵肃也有自己的考量,兀自沉默不语。

    赵暖却在一旁拍着胸脯“你的母亲便是我的母亲,即便你将来在京城做了大官,我也会帮你照顾好的。”

    元殊撇嘴微哂“你照顾,你拿什么照顾,只要他考了功名,自然无人敢轻慢伯娘,不过我估计会比你早考上,到时候我就勉为其难,交代知县大人照拂下你们好了。”

    赵肃听得哭笑不得,却也微微感动,在这里几年,有母亲,有老师,有兄弟,就算将来真考不上,起码也没白活一遭。

    他们都没想到,元殊的话竟会一语成谶。

    作者有话要说蟹蟹5837407、su666、蜜渍童鞋的地雷,蟹蟹大家的回帖和支持

    关于另一个主角的出现,可能要晚几章,因为情节设定必须先写赵肃奋斗的故事,我也尽量写得生动些,让大家代入感能更强,一些能够略写的我也会尽快跳过,让两人能早日相见怎么说得好像牛郎织女

    今天的随笔先把昨天没写完的补完,明天就先不写了,要不觉得自己太罗嗦了。

    今天的历史小随笔

    好了,上次我们说到明朝中后期的

    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