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节阅读_21(第2/3页)
个儿子,无论从前程还是自己本身来说,都对朱翊钧爱若珍宝,自然也想给他最好的教育环境,可现在裕王地位未稳,行事不好张扬,高拱几人虽有大才,让他们放下正事不干,来给一个四岁小娃娃启蒙,也太说不过去。
这便想到了赵肃。
“不瞒娘娘说,王爷先前也说过这事儿,不过高师傅说,明年就是会试了,等赵少雍能拿下功名,证明他确有真材实料,再谈此事也不迟。”
李氏一想也是,便不再提起。
只不过她与冯保都低估了小孩子的记性。
与其说朱翊钧是记得赵肃,倒不如说是惦记着他买给自己吃的那些零嘴。府里做的东西再好,家花总没野花香,可他左等右等,也没等到赵肃承诺要带给自己的豌豆黄,驴打滚,还有那十九根暂时“寄”在小贩那里的糖葫芦,于是才嚷嚷着要见他。
当然,小屁孩还是有几分聪明劲儿的,他不敢跟父母说他嘴馋了,只是翻来覆去说要见赵肃,裕王与李氏自然只当他和赵肃分外投缘。
如此过了几天,李氏被他闹得无法,只得让裕王将赵肃叫过来。
陈洙推开小院子的木门,就瞧见赵肃靠在藤椅上,一手拿着本论语,一手抓着根串了肉片的竹枝在小火炉翻来翻去,头顶的阳光穿过沙沙作响的叶子铺下斑驳树影,给秋日的北京城带来几分清爽暖意,微风轻轻带起他的衣袖发梢,端的是慵懒闲适,浮生偷欢。
“还没进门,就闻到你这肉香味了”陈洙凑上前,毫不客气地拿起一旁烤好的肉片尝了一口。
“又多一个人来分肉吃,早知道我就把门落锁了。”赵肃郁闷道,却懒得动上一动。
陈洙感叹“少雍,你可真会过日子,备考温书也不忘开小灶,谁以后要嫁了你,就有福气了。”
赵肃哈哈大笑“伯训兄深有感触,不如来当我媳妇儿算了”
陈洙瞪他一眼“莫要乱开玩笑,话说回来,你这年纪,差不多也该成亲了。”
赵肃漫不经心“不急。”
陈洙摇头“你不急,只怕你娘已经帮你订好亲事,只等你金榜题名,就回去拜堂了。”
赵肃把书往石桌上一放,煞有介事“鞑靼未灭,倭寇未平,何以家为”
陈洙刚喝进嘴的玉米羹差点喷了出来“那你一辈子不成亲算了”
话虽如此,心中忍不住有一丝窃喜,却为何而喜,陈洙也说不上来,只得寻思转了话题,以免对方发现自己的窘迫。
他眼角余光一扫,拿起桌上的册子,咦了一声“这是最新一期的例文荟萃听说昨日甫一面市就被抢购一空,你怎么买到的”
“问陈大人借的,你若是要,便先拿去看好了。”
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,不要以为明代就没考前参考书,在这本书面前,赵肃再一次深深感受到这一点。
所谓的例文荟萃,就是集合了嘉靖朝这几十年来所有的会试题目,包括每一届中了进士的那些人的文章,甚至还有阅卷官的点评,都被收录在里面,每三年大考前就会出版,已经成为坊间最抢手的参考资料。陈以勤素来喜欢收集这些东西,派人早早守候在书局门口,一开张就买到手,结果却便宜了赵肃。
除此之外,市面上还有其他形形色色,花样百出的考试资料,范文、例文只是最基础的,还有许多加上了批注、解释,方便考生更容易理解。
甚至有赌局早早开了盘口,赌明年的会试会从四书五经的哪一本里出题,由于三年前的会试考题是在中庸里取的,所以这次押中庸的人也达到了惊人的数目。
总而言之,江湖很热闹。
陈洙摇摇头“大学里有几句话我还没琢磨透,回头再找你要吧。”
“也成。”
自从与陈洙“同居”之后,赵肃发现这对自己的学问有了突飞猛进的帮助。
别的不说,就拿四书五经里的基础知识来说,原先赵肃也背得滚熟了,但总觉得还少了点什么,与陈洙切磋过之后,才发现自己还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》》
这便想到了赵肃。
“不瞒娘娘说,王爷先前也说过这事儿,不过高师傅说,明年就是会试了,等赵少雍能拿下功名,证明他确有真材实料,再谈此事也不迟。”
李氏一想也是,便不再提起。
只不过她与冯保都低估了小孩子的记性。
与其说朱翊钧是记得赵肃,倒不如说是惦记着他买给自己吃的那些零嘴。府里做的东西再好,家花总没野花香,可他左等右等,也没等到赵肃承诺要带给自己的豌豆黄,驴打滚,还有那十九根暂时“寄”在小贩那里的糖葫芦,于是才嚷嚷着要见他。
当然,小屁孩还是有几分聪明劲儿的,他不敢跟父母说他嘴馋了,只是翻来覆去说要见赵肃,裕王与李氏自然只当他和赵肃分外投缘。
如此过了几天,李氏被他闹得无法,只得让裕王将赵肃叫过来。
陈洙推开小院子的木门,就瞧见赵肃靠在藤椅上,一手拿着本论语,一手抓着根串了肉片的竹枝在小火炉翻来翻去,头顶的阳光穿过沙沙作响的叶子铺下斑驳树影,给秋日的北京城带来几分清爽暖意,微风轻轻带起他的衣袖发梢,端的是慵懒闲适,浮生偷欢。
“还没进门,就闻到你这肉香味了”陈洙凑上前,毫不客气地拿起一旁烤好的肉片尝了一口。
“又多一个人来分肉吃,早知道我就把门落锁了。”赵肃郁闷道,却懒得动上一动。
陈洙感叹“少雍,你可真会过日子,备考温书也不忘开小灶,谁以后要嫁了你,就有福气了。”
赵肃哈哈大笑“伯训兄深有感触,不如来当我媳妇儿算了”
陈洙瞪他一眼“莫要乱开玩笑,话说回来,你这年纪,差不多也该成亲了。”
赵肃漫不经心“不急。”
陈洙摇头“你不急,只怕你娘已经帮你订好亲事,只等你金榜题名,就回去拜堂了。”
赵肃把书往石桌上一放,煞有介事“鞑靼未灭,倭寇未平,何以家为”
陈洙刚喝进嘴的玉米羹差点喷了出来“那你一辈子不成亲算了”
话虽如此,心中忍不住有一丝窃喜,却为何而喜,陈洙也说不上来,只得寻思转了话题,以免对方发现自己的窘迫。
他眼角余光一扫,拿起桌上的册子,咦了一声“这是最新一期的例文荟萃听说昨日甫一面市就被抢购一空,你怎么买到的”
“问陈大人借的,你若是要,便先拿去看好了。”
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,不要以为明代就没考前参考书,在这本书面前,赵肃再一次深深感受到这一点。
所谓的例文荟萃,就是集合了嘉靖朝这几十年来所有的会试题目,包括每一届中了进士的那些人的文章,甚至还有阅卷官的点评,都被收录在里面,每三年大考前就会出版,已经成为坊间最抢手的参考资料。陈以勤素来喜欢收集这些东西,派人早早守候在书局门口,一开张就买到手,结果却便宜了赵肃。
除此之外,市面上还有其他形形色色,花样百出的考试资料,范文、例文只是最基础的,还有许多加上了批注、解释,方便考生更容易理解。
甚至有赌局早早开了盘口,赌明年的会试会从四书五经的哪一本里出题,由于三年前的会试考题是在中庸里取的,所以这次押中庸的人也达到了惊人的数目。
总而言之,江湖很热闹。
陈洙摇摇头“大学里有几句话我还没琢磨透,回头再找你要吧。”
“也成。”
自从与陈洙“同居”之后,赵肃发现这对自己的学问有了突飞猛进的帮助。
别的不说,就拿四书五经里的基础知识来说,原先赵肃也背得滚熟了,但总觉得还少了点什么,与陈洙切磋过之后,才发现自己还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