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hat If?(026)西直门内(第3/6页)
薪水就高,如葛敬恩同学官拜上校、月薪达300元,浙江同学们一齐在西四牌楼礼路胡同租大宅、僱厨子,过着十分优裕的生活。
但福建省选送十名学员中虽有上、中、少校各一员,但其余七人都是下级军官,当时福建省财务困难,认为学员离开岗位到北京深造后就不能支领原薪,一律月发50元津贴,学校当局也没有依校章向福建交涉补贴费用,使学员在校生活十分困难,不但无力购买参考书籍,更谈不到参观和探亲。
陆军大学除了上课会印发讲义给学员外,各种课本、参考书籍甚至上课用的文具纸张都必须学员自备,最夸张的是战术作业要用的地图还得向学校贩卖部购买──所以来自于穷省的同学们没钱买地图,只能跟富省的同学借地图来自己描绘。
我到校身份是「陆军总长副官」──保定毕业后正式任职少尉,所以拿掉了「见习」两字;本来王占元要我补到他第二师去佔个「团附」缺,但我以年纪太轻、无暇前往湖北报到为由婉拒了,事实上原因是知道第二师在湖北军纪太坏,为了自己后续发展还是少沾惹为妙。
陆大四期决定招收插班生早就在军界传得风风雨雨,而我这个「陆军总长副官」以陆军部保荐身份考上后,全北洋都清楚明白是怎幺回事。
因此当我一到校报到,迎接我的并不是热情的欢迎,而是冷眼旁观的排斥与背地里的冷嘲热讽。
不能住校其实也不错,晴儿、桃香都在上海不在身边,许多事情原本还担心没办法好好照顾──学校不供宿舍就住自己家里,学校不供三餐家里也派了个忠心的老妈子到北京来帮忙煮饭──同时晴儿也派了几个忠心耿耿的伙计过来,协助处理设立北京实验室以及将保定工厂转移回桂平的事。
将实验室搬到北京是为了方便课余继续「研发」(其实是山寨)新产品,而将菸精工厂偷偷移回桂平,则是因为考虑到既然辛慈都知到了工厂在保定,朱尔典、康惕与北洋政府知道是迟早的事,为了保密还有避免麻烦,工厂搬家越早越好。
现在老家又有二哥坐镇,各种基本化学操作、管理二哥也没有问题,正好搬回「老巢」确保安全。
陆大为培养高级将校课程重点在军事学术,有战术、战略、战史(拿破仑战史、普奥战史、普法战史、日俄战史等)及参谋业务(包括军制、装备、辎重、输送、动员等等)、邻邦军备,兵要地志,军制、军队人事法规、军队教育、兵器、野战筑城、永久筑城、地形、谍报勤务、图上作业、沙盘作业等,另外每週还有马术课程。
至于非军事课程部份有:政治学、经济学、社会学、国法学、国际公法、心理学、逻辑学、数学(微积分)、外语(德、英、日)等。
其中战略、战术课程讲义是参照日本陆军大学,但所用地图则为中国地图。
陆大的课程原本是照抄日本,但民国三年起则参酌了欧战的一些经验,由教官依据最新战况将相关知识补充到课程之中。
陆大第一年的课程主要是非军事课程,而军事部份也是比较基础的军制、兵器、筑垒、地形、交通等,要追上不难。
本期陆大教官中除了三位日本教官外其余都是本国教官,而各科的上课方法是採取专题研究式,每一科目每星期选定一个主题,如兵要地理、应用战术和后勤实用课题等,经过教官讨论、讲评后,印刷成册分发各学员。
主要课程仍由日籍教官讲授,由教育长担任翻译,其它课程由校聘请专职或兼职教官讲授,如教育部长汤化龙兼授国际公法和外交史,而日、英、法、德各国语文都另请专人教授。
有时也会邀请出国视察和留学军事人员到校作报告或开会座谈,使学员们能了解世界形势和科学进步情况,加深体会和理解。
不过本国籍教官素质参差不齐,很多课程教了等于没教,而全体中外教官除了战术教官郑桓外,素质均在保定军校之下。
除校内课程外每年又有两次由日本教官分为三组,每教官率领一组前往外地举行战术实施或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》》
但福建省选送十名学员中虽有上、中、少校各一员,但其余七人都是下级军官,当时福建省财务困难,认为学员离开岗位到北京深造后就不能支领原薪,一律月发50元津贴,学校当局也没有依校章向福建交涉补贴费用,使学员在校生活十分困难,不但无力购买参考书籍,更谈不到参观和探亲。
陆军大学除了上课会印发讲义给学员外,各种课本、参考书籍甚至上课用的文具纸张都必须学员自备,最夸张的是战术作业要用的地图还得向学校贩卖部购买──所以来自于穷省的同学们没钱买地图,只能跟富省的同学借地图来自己描绘。
我到校身份是「陆军总长副官」──保定毕业后正式任职少尉,所以拿掉了「见习」两字;本来王占元要我补到他第二师去佔个「团附」缺,但我以年纪太轻、无暇前往湖北报到为由婉拒了,事实上原因是知道第二师在湖北军纪太坏,为了自己后续发展还是少沾惹为妙。
陆大四期决定招收插班生早就在军界传得风风雨雨,而我这个「陆军总长副官」以陆军部保荐身份考上后,全北洋都清楚明白是怎幺回事。
因此当我一到校报到,迎接我的并不是热情的欢迎,而是冷眼旁观的排斥与背地里的冷嘲热讽。
不能住校其实也不错,晴儿、桃香都在上海不在身边,许多事情原本还担心没办法好好照顾──学校不供宿舍就住自己家里,学校不供三餐家里也派了个忠心的老妈子到北京来帮忙煮饭──同时晴儿也派了几个忠心耿耿的伙计过来,协助处理设立北京实验室以及将保定工厂转移回桂平的事。
将实验室搬到北京是为了方便课余继续「研发」(其实是山寨)新产品,而将菸精工厂偷偷移回桂平,则是因为考虑到既然辛慈都知到了工厂在保定,朱尔典、康惕与北洋政府知道是迟早的事,为了保密还有避免麻烦,工厂搬家越早越好。
现在老家又有二哥坐镇,各种基本化学操作、管理二哥也没有问题,正好搬回「老巢」确保安全。
陆大为培养高级将校课程重点在军事学术,有战术、战略、战史(拿破仑战史、普奥战史、普法战史、日俄战史等)及参谋业务(包括军制、装备、辎重、输送、动员等等)、邻邦军备,兵要地志,军制、军队人事法规、军队教育、兵器、野战筑城、永久筑城、地形、谍报勤务、图上作业、沙盘作业等,另外每週还有马术课程。
至于非军事课程部份有:政治学、经济学、社会学、国法学、国际公法、心理学、逻辑学、数学(微积分)、外语(德、英、日)等。
其中战略、战术课程讲义是参照日本陆军大学,但所用地图则为中国地图。
陆大的课程原本是照抄日本,但民国三年起则参酌了欧战的一些经验,由教官依据最新战况将相关知识补充到课程之中。
陆大第一年的课程主要是非军事课程,而军事部份也是比较基础的军制、兵器、筑垒、地形、交通等,要追上不难。
本期陆大教官中除了三位日本教官外其余都是本国教官,而各科的上课方法是採取专题研究式,每一科目每星期选定一个主题,如兵要地理、应用战术和后勤实用课题等,经过教官讨论、讲评后,印刷成册分发各学员。
主要课程仍由日籍教官讲授,由教育长担任翻译,其它课程由校聘请专职或兼职教官讲授,如教育部长汤化龙兼授国际公法和外交史,而日、英、法、德各国语文都另请专人教授。
有时也会邀请出国视察和留学军事人员到校作报告或开会座谈,使学员们能了解世界形势和科学进步情况,加深体会和理解。
不过本国籍教官素质参差不齐,很多课程教了等于没教,而全体中外教官除了战术教官郑桓外,素质均在保定军校之下。
除校内课程外每年又有两次由日本教官分为三组,每教官率领一组前往外地举行战术实施或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