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hat If?(038)重回曲家村(第3/6页)
而且农民听说要盖水库、搞水利,各村也纷纷自组壮丁团,自发性出来轮班。
真正是有钱出钱、有力出力。
」「那省里面或是其他有力人士有没有来打秋风、要求报效的?」「目前是还没有。
一方面是老爹那从上面打了招呼下来,地方上也不敢妄动…」二哥道:「第二方面是我们家里赚了钱也没放到口袋,都是拿出来做公家的事。
」二哥指向城内方向道:「目前除了盖水库、挖沟开渠外,去年在鱼花场设了师範学校,目前200位学生都是公费的;现在每一乡也都设了一所小学,目标是五年内每村设立一所小学、每县设立一所中学。
」「这样要多少钱呢?」「师範加中学加小学,一年大约要20万。
」「如果加上农林学校跟工业学校呢?」「两所高校一年最多10万…」二哥道:「但设学校容易,麻烦是教师难找。
」「那怎幺办呢?」「不好意思没先向三弟妳说。
前年我回来后就跟父亲大人商量,每年赞助20名学生出国留学」二哥道:「两个年度下来已经送出去40多个人了。
主要是出去学工程跟农艺,念化学的也有七八个,念法政的较少,两年下来送了五个。
」「没关係,赚的钱都是家里的不是我的,您与父亲大人商量妥当就办。
」「这些耗费单单用猪肉公司的盈余来支应就绰绰有余,还用不到老三你们赚的…」二哥笑道:「这个月初第一个到日本去学铁路的已经回来了,现在正训练一班学生搞测量。
我希望他们今年先把县内各村间用轻便铁路连接起来,这样交通更方便,猪只跟饲料的运送也更快速、耗损更少。
」「嗯嗯,一年送20人出去我觉得还不够,我们再贴点钱,看看一年可不可以送出去至少50名学生吧…」我突然想到【绿色革命】的事,问道:「那种苗场的部分呢?有进展吗?」「嘿嘿…」二哥突然脸上一幅神秘表情道:「咱们下山直接去看看吧!」「广西全省目前估计有水田2000万亩,年产稻穀45亿斤、平均亩产160斤」二哥走在田埂上道:「但这两年派人四处调查下来,我估计单是以目前状况,全省水田面积可达2500万亩以上。
」「如果有足够的资金兴修水利,有大山大水的地方建水库,小山小谷也搞搞小引水、小山塘…」二哥蹲下来清理埂边杂草道:「若再加上和田改水田、低溼地防洪排涝,我估计全省的水田应该至少可到3500万亩以上。
」「啊?这幺多?」「你看看这个!」二哥指着另外一畦道:「这才是真正我的心血。
」「喔?」「这是我新育种出来的矮桿种水稻的秧苗。
」「矮桿种?」我佯做不知问道。
「贵县的麻柳塘你知道吧?」「知道,我去过。
」「在那边有一大片野生稻,有400多亩大,里面的品种目前我分得出来的就超过了百种」二哥道:「稻子要高产,最大的问题就是会倒伏。
颗粒结得太多稻穗就太重,稻桿承受不了风一吹就会倒下来。
稻穗导下碰了地,接触到雨水就发芽了,这稻子就白种了。
所以要提高产量,第一就是要找矮桿、硬茎的稻种。
」「原来是这样呀?」「现在农民种稻主要是单季稻,每年仅种一造水稻,或早稻或中稻或晚稻,收穫后再种一季旱作或冬作。
能种两季的主要分布在桂东南16县和桂中部分县,但相对来说大部分地区还是只能种一季…」二哥说明道:「要能全省推动改种双季,需要不同熟期早、晚稻良种的引进和育成。
你眼下看到的这一畦畦秧苗,就是各种不同熟期的稻种。
」「喔?是这样呀?」我学生时代修过生物统计学,知道育种的统计原理,但站在田边亲身观察稻种培育这还是第一次。
二哥脸上微微露出专家的骄傲神情道:「就地理气候条件来看,我们广西无论在有效积温、日照时数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》》
真正是有钱出钱、有力出力。
」「那省里面或是其他有力人士有没有来打秋风、要求报效的?」「目前是还没有。
一方面是老爹那从上面打了招呼下来,地方上也不敢妄动…」二哥道:「第二方面是我们家里赚了钱也没放到口袋,都是拿出来做公家的事。
」二哥指向城内方向道:「目前除了盖水库、挖沟开渠外,去年在鱼花场设了师範学校,目前200位学生都是公费的;现在每一乡也都设了一所小学,目标是五年内每村设立一所小学、每县设立一所中学。
」「这样要多少钱呢?」「师範加中学加小学,一年大约要20万。
」「如果加上农林学校跟工业学校呢?」「两所高校一年最多10万…」二哥道:「但设学校容易,麻烦是教师难找。
」「那怎幺办呢?」「不好意思没先向三弟妳说。
前年我回来后就跟父亲大人商量,每年赞助20名学生出国留学」二哥道:「两个年度下来已经送出去40多个人了。
主要是出去学工程跟农艺,念化学的也有七八个,念法政的较少,两年下来送了五个。
」「没关係,赚的钱都是家里的不是我的,您与父亲大人商量妥当就办。
」「这些耗费单单用猪肉公司的盈余来支应就绰绰有余,还用不到老三你们赚的…」二哥笑道:「这个月初第一个到日本去学铁路的已经回来了,现在正训练一班学生搞测量。
我希望他们今年先把县内各村间用轻便铁路连接起来,这样交通更方便,猪只跟饲料的运送也更快速、耗损更少。
」「嗯嗯,一年送20人出去我觉得还不够,我们再贴点钱,看看一年可不可以送出去至少50名学生吧…」我突然想到【绿色革命】的事,问道:「那种苗场的部分呢?有进展吗?」「嘿嘿…」二哥突然脸上一幅神秘表情道:「咱们下山直接去看看吧!」「广西全省目前估计有水田2000万亩,年产稻穀45亿斤、平均亩产160斤」二哥走在田埂上道:「但这两年派人四处调查下来,我估计单是以目前状况,全省水田面积可达2500万亩以上。
」「如果有足够的资金兴修水利,有大山大水的地方建水库,小山小谷也搞搞小引水、小山塘…」二哥蹲下来清理埂边杂草道:「若再加上和田改水田、低溼地防洪排涝,我估计全省的水田应该至少可到3500万亩以上。
」「啊?这幺多?」「你看看这个!」二哥指着另外一畦道:「这才是真正我的心血。
」「喔?」「这是我新育种出来的矮桿种水稻的秧苗。
」「矮桿种?」我佯做不知问道。
「贵县的麻柳塘你知道吧?」「知道,我去过。
」「在那边有一大片野生稻,有400多亩大,里面的品种目前我分得出来的就超过了百种」二哥道:「稻子要高产,最大的问题就是会倒伏。
颗粒结得太多稻穗就太重,稻桿承受不了风一吹就会倒下来。
稻穗导下碰了地,接触到雨水就发芽了,这稻子就白种了。
所以要提高产量,第一就是要找矮桿、硬茎的稻种。
」「原来是这样呀?」「现在农民种稻主要是单季稻,每年仅种一造水稻,或早稻或中稻或晚稻,收穫后再种一季旱作或冬作。
能种两季的主要分布在桂东南16县和桂中部分县,但相对来说大部分地区还是只能种一季…」二哥说明道:「要能全省推动改种双季,需要不同熟期早、晚稻良种的引进和育成。
你眼下看到的这一畦畦秧苗,就是各种不同熟期的稻种。
」「喔?是这样呀?」我学生时代修过生物统计学,知道育种的统计原理,但站在田边亲身观察稻种培育这还是第一次。
二哥脸上微微露出专家的骄傲神情道:「就地理气候条件来看,我们广西无论在有效积温、日照时数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