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hat If?(040)美妻圆房(第4/9页)
吴晋伟会心一笑道:「首先说码头边上。
码头上要设起重机与吊桿,内河船小、船上多不设吊桿,所以起重机要设在码头边。
起重机要设成丁字型,这样才能横跨到船舱上方;同时起重机要设钢轮、放在铁轨上,这样才能配合船只位置前后移动。
」吴晋伟续道:「单有起重机也不行,最好是把货物事先绑牢堆放在固定大小的木头栈板上或装在木箱中,这样一次就可以吊起相当数量的货物。
」「栈板?你乾脆说用编织袋还是货柜好了…」我心中默道。
「我在日本看到的,都是用个大绳网,一次网住一堆货箱再吊下船,没见过这种作法」二哥一问道。
「您说得没错,现在主要的港口就是像您说的,用绳网吊货」吴晋伟道:「吊网问题是只能把货物装上或卸下,绳网打开后还是要用人力搬到定位。
」「那这堆绑在【栈板】上的货物吊到码头上又要怎幺处理呢?」二哥追问道。
吴晋伟道:「很简单,直接整块版子放到铁皮车上,用铁路拖走。
」「拖走?这样还是要处理呀?」「是的,还是要用人力卸货」吴晋伟解释道:「但利用轻便铁路可以将每一块板子送到不同地方,例如送入仓库或直接送到目的地,好比直接送到养猪场。
这样把装货与卸货工作还有时间分散到各地,就可加速码头速度。
」「喔喔,意思就是码头只负责上下船,不负责卸货、分装,而这些集货、分货的工作分散到各地,这样就不会挤在码头上了」二哥恍然大悟道。
「您说的完全正确」吴晋伟道。
「有没有更快的方法?」我问道。
「嗯…有是有,但对现在来说不适用,条件还不满足」吴晋伟回答道。
他眼中彷彿闪烁着某种奇特眼神。
「所以意思是,除了修1千米的码头,还要建铁路?」我盘算道。
「是的。
」「嗯,这幺大用地,现在的码头肯定是不够的,也不能拆镇上百姓房子」我抬头问吴晋伟道:「你的建议呢?」吴晋伟道:「如果真的这幺天马行空,我会建议在郁江南岸曲流,也就是溪立岭以西,在郁江口与野鸭塘间开挖一条运河兴建新码头。
」「喔?」「是的,如果放在这,不但有足够空间设码头、仓库,甚至也可以利用这兴建船坞来造船、修船」吴晋伟眼中闪着异彩道:「甚至如果未来有更天马行空的构想,这里也有足够的空间可以使用。
」「嗯嗯嗯…」我翻着王济取来的地图道:「你的意思是包括仓库、船坞等都设在这,甚至以后的肥料厂、饲料厂等也都可以用这里。
」「是的!」「这工程不小唷!」我抬头问二哥道:「在人力还有工程材料上会有问题吗?」「这…」二哥想了想道:「物力问题较小,人力上问题较大……。
」「那你怎幺解决?」我转头质问吴晋伟道。
「这样的工程要多少时间、多少钱得详细计算,请给我半个月时间提出详细报告」吴晋伟道:「不过如果是人力的问题,巨型工程一定会吸引许多外乡人来打工,我们可以进一步到人口稠密、粮食不足的地方招工,奖励他们携家带券来。
这样不但可以招到地盘上需要的工人,人口增加后,他们领的工资也会留在地方上。
有了充足人力,未来要设工厂还是做其他建设不用一直发愁,地方上更会因为人口增加而繁荣起来。
」「呵呵,说得好,想得很远、很透彻!」我夸讚吴晋伟道。
没想到这小子还懂得一些凯因斯经济学派的道理。
我续问道:「所以照吴兄这样说,肯定是得建造一座跨郁江的大桥啰?」吴晋伟道:「是,依据目前测量的进展,东往平南、南往杜步镇、西到大圩镇、北往南木、金田镇的四条干线目前都测绘好了。
」我道:「短短一个月时间完成这幺多工作,真不简单。
」吴晋伟道:「您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》》
码头上要设起重机与吊桿,内河船小、船上多不设吊桿,所以起重机要设在码头边。
起重机要设成丁字型,这样才能横跨到船舱上方;同时起重机要设钢轮、放在铁轨上,这样才能配合船只位置前后移动。
」吴晋伟续道:「单有起重机也不行,最好是把货物事先绑牢堆放在固定大小的木头栈板上或装在木箱中,这样一次就可以吊起相当数量的货物。
」「栈板?你乾脆说用编织袋还是货柜好了…」我心中默道。
「我在日本看到的,都是用个大绳网,一次网住一堆货箱再吊下船,没见过这种作法」二哥一问道。
「您说得没错,现在主要的港口就是像您说的,用绳网吊货」吴晋伟道:「吊网问题是只能把货物装上或卸下,绳网打开后还是要用人力搬到定位。
」「那这堆绑在【栈板】上的货物吊到码头上又要怎幺处理呢?」二哥追问道。
吴晋伟道:「很简单,直接整块版子放到铁皮车上,用铁路拖走。
」「拖走?这样还是要处理呀?」「是的,还是要用人力卸货」吴晋伟解释道:「但利用轻便铁路可以将每一块板子送到不同地方,例如送入仓库或直接送到目的地,好比直接送到养猪场。
这样把装货与卸货工作还有时间分散到各地,就可加速码头速度。
」「喔喔,意思就是码头只负责上下船,不负责卸货、分装,而这些集货、分货的工作分散到各地,这样就不会挤在码头上了」二哥恍然大悟道。
「您说的完全正确」吴晋伟道。
「有没有更快的方法?」我问道。
「嗯…有是有,但对现在来说不适用,条件还不满足」吴晋伟回答道。
他眼中彷彿闪烁着某种奇特眼神。
「所以意思是,除了修1千米的码头,还要建铁路?」我盘算道。
「是的。
」「嗯,这幺大用地,现在的码头肯定是不够的,也不能拆镇上百姓房子」我抬头问吴晋伟道:「你的建议呢?」吴晋伟道:「如果真的这幺天马行空,我会建议在郁江南岸曲流,也就是溪立岭以西,在郁江口与野鸭塘间开挖一条运河兴建新码头。
」「喔?」「是的,如果放在这,不但有足够空间设码头、仓库,甚至也可以利用这兴建船坞来造船、修船」吴晋伟眼中闪着异彩道:「甚至如果未来有更天马行空的构想,这里也有足够的空间可以使用。
」「嗯嗯嗯…」我翻着王济取来的地图道:「你的意思是包括仓库、船坞等都设在这,甚至以后的肥料厂、饲料厂等也都可以用这里。
」「是的!」「这工程不小唷!」我抬头问二哥道:「在人力还有工程材料上会有问题吗?」「这…」二哥想了想道:「物力问题较小,人力上问题较大……。
」「那你怎幺解决?」我转头质问吴晋伟道。
「这样的工程要多少时间、多少钱得详细计算,请给我半个月时间提出详细报告」吴晋伟道:「不过如果是人力的问题,巨型工程一定会吸引许多外乡人来打工,我们可以进一步到人口稠密、粮食不足的地方招工,奖励他们携家带券来。
这样不但可以招到地盘上需要的工人,人口增加后,他们领的工资也会留在地方上。
有了充足人力,未来要设工厂还是做其他建设不用一直发愁,地方上更会因为人口增加而繁荣起来。
」「呵呵,说得好,想得很远、很透彻!」我夸讚吴晋伟道。
没想到这小子还懂得一些凯因斯经济学派的道理。
我续问道:「所以照吴兄这样说,肯定是得建造一座跨郁江的大桥啰?」吴晋伟道:「是,依据目前测量的进展,东往平南、南往杜步镇、西到大圩镇、北往南木、金田镇的四条干线目前都测绘好了。
」我道:「短短一个月时间完成这幺多工作,真不简单。
」吴晋伟道:「您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》》